1220.元日大朝会

见得李破军竟是对朝堂一无所知,李世民也是无奈瞥了他一眼,“月前,边军便上报吐谷浑已有异动,而后又有吐谷浑小部袭掠了兰州,李大亮便转任凉州都督前去布防了”。

听了这话,李破军不得不佩服朝堂的前瞻高洋远瞩了,那个时候吐谷浑只是流露出一点动向来,大唐朝堂就警觉了。

其实也属常态,毕竟每年入冬,对于那些草原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是一道鬼门关,他们常常都会在边境劫掠物资过冬,每到冬季也是边军重点防范的季节。

不多时,侯君集、李道宗等人联袂而来,李破军见状也是主动告退。

回了东宫,李破军想了想,铺纸磨墨,便派人去往护龙山庄送信,嘱咐翟长孙等人做好准备,大军将不日出征,而李破军也会寻个机会,随之跟去,不管如何,也要去捞上一笔军功,毕竟这是灭国之战,能在其中露个脸那也是载入史册的功绩。

十二月转瞬而逝,贞观六年已经过去了。

新的一年来到了,对于过年李破军倒是没什么特别情绪,这个时候也没什么阳历阴历的,只有一个历法,十二月过完便是过年了,也没有春节的说法。

不过大唐的过年也是极为隆重的,这个时候的除夕之夜和元旦之晨是连在一起度过的,也有了守岁的习俗。

揉了揉有些发懵的眉头,李破军也是苦笑,没想到老爹还挺喜欢过年的,昨夜愣是拉着一大家子数十口人一起饮宴守岁,除夕之夜一直欢乐到今晨,通宵达旦,彻夜不停,绕是李破军酒量还行,也是喝的晕头转向。

今天是贞观七年的正月初一,饮宴了一夜的李破军还不能够去休息,因为因为马上就要举行元日大朝会了。

元日大朝会是算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几次朝会之一,李破军作为太子殿下却是不能够缺席的,这朝会不但京师的文武百官都要上朝,而且各地的地方官也都要派使者或者亲身前来,连偏远的羁蘼州和附属国也要派人前来,这一天,是大唐全国的官员聚集的日子,长安客栈酒楼都为之客满。

此时李破军回了东宫小憩,天还蒙蒙亮,便是隐隐听得了宫墙外面光宅等坊间的热闹非常了,正月初一这日子,很明显的就反应出这时代的人的性情,长安百姓更是如此,爱热闹、喜交际。

天始亮之后,便是家家户户设着酒席,坊间乡邻开始拜年,说着一些吉祥话,走到谁家便要喝点屠苏酒,吃点胶牙饧啥的,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名叫传座,房二那几个小子便是天天盼着传座,跑到别人家去蹭吃蹭喝。

整个长安城都洋溢在热闹的气氛中。

“殿下,殿下,快出来啊…”。

“夫君,快出来竖幡子、点爆竿啊”。

正在假寐歇息的李破军苦笑一声,守岁一大晚上,这下想歇息会儿都不成了。

“大哥,大哥,在休息吗?别睡了,来,点爆竿啊……”。

“大哥来点爆竿啊,哈哈,青雀他不敢点这个”。

声音传来,一堆脚步声进屋,几个小子闯进屋来,正是李承乾,李恪,李泰几人,后面还拉着小李治。

“我说你们几个昨晚疯了一夜不累啊,我待会儿可是还要上朝的”。李破军揉揉眉头无奈道。

“不累不累,这大过年的多热闹啊,睡啥觉啊”。

这里面就属李恪最活泼,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跳得很,倒是李承乾,听得李破军这么说有些怵,挠头笑道:“大哥要是累了就歇会儿,我陪他们玩会儿”。

“算了,这么热闹我哪还睡得着,再说马上就上朝了”,说着李破军一把将李治抱起来,“稚奴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啊?”

李治过了年就五岁了,长得虎头虎脑的,性子比较静,眨巴着眼睛看着李破军,闻言也是低头小声道:“稚奴不喜欢点爆竿,太吓人了”。

听得李治这嗫嗫的话几个无良哥哥都是大笑,李泰小胖子也是上前拧拧李治脸蛋调笑道:“稚奴啊,你这胆子也太小了”。

“就是,看看大哥,才十几岁就可以上战场杀人,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随口作诗了”。

李恪也是打趣道。

“就你能,稚奴性子文静,你这做哥哥的别成天吓唬他”。

将打趣笑着的李恪一瞪,李破军抱起李治走到外面去。

萧嫣几人正在指挥者刘三德等宫女四处竖幡子呢,竖幡子也就是将庭院中竖起一根根长长的竹木竿,竿顶系着纸或者绢布做成的带子,在寒风中抖动,李破军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寓意,反正这是元旦的习俗,后世在日本还保留有这种习俗,不过上面的彩带演变成了“鲤鱼飘”……

李恪跑去一旁拖过来一根长长的干竹子,兴致勃勃的看着李破军道:“大哥,来点一个,这爆裂的声音可刺激了”。李承乾闻言也是兴奋的跑过去拖竹子点火,李治好像有点害怕,眼皮子直眨,捂着耳朵……

看着那所谓的爆竿,李破军瘪瘪嘴,一点兴趣也没,这就是爆竹啊,不过就是晒干的竹子烧起来听听响罢了,自己要是把火药弄出来做个鞭炮,这群小子不得兴奋死。

陪着众人玩了没一会儿,便是有内侍提醒,准备上朝了,李破军也是进殿换上朝服。

此时正值拂晓,天方才放亮,李破军也不好骑马,一路走去太极殿,连匆匆路过的内侍宫女都是喜气洋洋的,太极殿左右东西偏殿里早就挤满了人,随处可见的外国使节,都是一脸好奇和激动的左顾右盼。

李破军来到,自然是一番热闹景象,无论是认不认识的官员,都是凑上来贺岁恭祝,一路拱手致谢,直走向那最里面的一群人。

“元正启祚,万物唯新,下官伏惟房相尊体万福啊”。一名身着四品官袍的大员正对着一脸笑意的房玄龄恭祝新年呢,不是京官的话那估计就是某一州的刺史都督等封疆大吏了,房玄龄也是笑着回礼。

“惟祝长孙相公福延新日,庆寿万福啊……”。

听得热闹的拜年见礼,李破军也是笑了,这些吉祥话也真是不一般,普通百姓怕是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见得李破军近前,众臣也都是纷纷行礼恭祝,七嘴八舌的,别提多热闹了。

“见过舅舅,房伯伯、杜伯伯……有礼了,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啊”。

面对众臣的恭祝,李破军倒也是爽利,团团一礼,直接八个字的贺岁语说出来言简意赅,房玄龄等人也不是第一次听见李破军这样拜年,倒也是习惯了,那些在地官员听见这么新奇的贺岁语也是眼睛一亮,暗自记下了。

各国使节也都是精明人物,好不容易见一次大唐太子不说要混个脸熟,那也得说上几句话吧,纷纷上前用拗口的汉话恭祝李破军,李破军也是一一回礼,并没有冷落任何一人。

其中倒是有个国家使者引起了李破军的兴趣,那就是倭国使者。

其实这倭国使者还是挺有名的,有名的不是他们国家强大啥的,而且他们的毅力着实惊人,李破军也是听说过许多次,每年的元日大朝会倭国使者都没有缺席。

从倭国来一次大唐不容易,弄不好就会遭遇海难船毁人亡,于是乎每年年底倭国就会同时派出十几支遣唐使,只要有一支使者队伍顺利渡海来到大唐就是万幸,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想要列席大唐元日朝贺了。

在李破军看来,倭国一根筋的按照朝会日期来决定启航日期,完全不顾海上冬季的恶劣气象,船只和航行技术又那么烂,不翻船才怪呢。

其实,冲着倭国这股子轴劲儿,不顾艰险来朝贺,心很诚了,在李破军看来,还有点搞笑,倭寇万里迢迢的按时来了也是没多大必要,他们又不是主角,只是在天朝皇帝面前露个脸,吃个饭,参加个会议,搞不好天朝皇帝还不记得他们呢,这么拼也真是算良心了。

不多时,钟声响起,朝会时间到了,京官、外地官员还有各国使节都赶忙听住话头,整理衣冠,然后在监察御史和通事舍人的引导下,依次入殿,按部就班。

京官、外地官员和各国使节不下千人,绕是太极殿够大,也是略显拥挤。

在一阵恢宏的鼓乐烘托下,大唐皇帝李世民一身冠冕,隆重出场,好不威严,自古巍巍的皇者威压扑面而来。

群臣跪拜山呼,而后礼部尚书陈叔达作为代表,奉上贺表,贺表结束,侍中高士廉又代表皇帝宣读纶音,“…屡新之庆,与公等同之…”等等。

总之一切按部就班,虽是隆重大气,但也是颇为无趣,只因太严肃了,所有人都是绷着脸一脸肃然,连平日里朝堂上都嘻嘻哈哈、嬉笑怒骂的程知节都一本正经。

而后由户部尚书贡纳各州贡物,礼部尚书贡纳诸国贡物,中书令宣读各州、诸国上表,黄门侍郎跪奏祥瑞等等。

这些贡物、上表等等也不可能全部呈现,要知道大唐州郡可是有三百多个,附属国也有数十个,要是一一呈现,恐怕一天时间还不够,大多都是呈现一些代表州郡和属国,其他的意思意思念个名字就行了,总之,营造出来了一个率土来朝、普天同庆的气氛就成了。

一上午时间就弄这些玩意儿,等到日上中天李破军肚子饿了的时候,也刚好掐着时辰结束了,在鼓乐声中,朝贺结束,接下来就是“会”了,这个“会”就是吃饭的环节了。

光禄寺、尚食局的人早在神龙殿摆好了宴席,摆好之后,李世民重新落座,他什么都不用说,自有专门官员代说,只用端着架子享受着这朝拜恭贺的感觉就行。

这感觉到底有多爽,那真是难以言表,李破军仅仅是在下面看见那万陈朝拜就已经是热血沸腾了,更别说李世民这个接受朝拜的天朝皇帝了。

李世民当初举行元日大朝会之后就做了一首诗,名曰《正日临朝》,其曰:“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庆幸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看看,看看这诗句字眼,又是百蛮,又是万国的,多得劲,这万众朝拜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鼓乐声中,通事舍人引着三品官员和各国使节进殿落座,三品以下的官员就对不起啦,大殿里面坐不了这么多人,只能去两侧的偏殿用餐了,毕竟能够和皇帝太子还有诸国使节一起吃饭的荣幸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拥有的。

吃完饭后,李世民再赏赐一些吉祥物品,比如柏叶、金银幡等,这元日朝会也就结束了。

正当李破军以为这忙碌了一天的元日大朝会就到此为止的时候,李世民又来了一个大动作。